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就业指导 / 正文

毕业生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9日 10:12

艺术设计学院设有产品设计、动画两个专业,有工业设计系、动画系、艺术设计系和公共艺术教研室及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其中产品设计(原为工业设计)专业始建于2002年。专业自成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600多名急需的专业人才,一部分在知名设计公司和动画公司任职。

学院现有教职工33人,高级职称5人,讲师14人,目前在校本科生523人。院长张强教授原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业于法国贡比涅大学,省级专业带头人,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长、辽宁省工业设计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沈阳市工业设计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担任飞亚达国际手表设计大赛一、二、三届评委,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海报类主任评委,在业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院逐渐形成梯队明显、结构合理、业务精湛、敬业乐教、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教师共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获得校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并承担包括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在内的各项科研课题多项。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设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目标下,艺术设计学院将努力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新型学院。

学院根据行业和地方特色需求,组建了9个工作室,分别是交通工具和大型装备工作室、文化产品和3C产品设计工作室、公共设施和家具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微电影工作室和动画工作室、煤精与琥珀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社会需求精准定位、能力培训为中心,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学生培养模式和科研方向。大力开展校企和校地合作,建立寓教于研、寓教于创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每个工作室均与对口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实践教学和科研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每个工作室配备了大屏幕智能电视、3D打印机、高配置电脑和投影仪等供学生使用。近年来学生创新实践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们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项,在国际“IF”概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好创意 “TCL杯”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竞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中均表现不俗,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240余项。

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多就业于产品设计公司、专业设计机构等设计类企业,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毕业生出国深造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也逐年提高。

产品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设计通识知识体系为基础,了解地方文化,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掌握设计学思想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较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依托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行业,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抚顺满族、清前地方文化产业特色,抚顺琥珀煤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从事交通工具与大型装备、文化产品与3C产品、琥珀煤精创意雕刻、家具与公共设施、环境艺术和视觉传达等设计。

课程设置:素描、速写、色彩、设计思维训练、表现技法、工业设计CAD、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工程基础、材料与设计、模型制作技术、人机工程与设计心理学、设计程序与方法、机械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专题设计Ⅰ、Ⅱ、Ⅲ等。

专业定位:本专业依托石油化工行业、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地方文化产业特色(以满族和清前文化为主),以社会需求的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为导向,运用设计学思想系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将设计思想物化,注重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石油装备制造业和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专业特色:以专业方向“工作室”教学模式为载体,实际科研项目为导向,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交通工具、地方文化创意产品、家具设计、环境艺术和视觉传达及虚拟仿真设计为方向。建立国内专家、工艺美术大师和跨校高级职称外聘等多层次梯队结构,以工作室为核心,开展研讨式、体验式、动手型、探索性课堂教学,通过跨专业联合、跨校联合、校企联合、社校联合等多种渠道,展开校内、校校、校企、校所、校地和国际合作间的协同创新,建立寓教于研、寓教于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动画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高水平创意、设计与制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专业教育带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学能力及自我约束力的提升,进而在熟练地掌握二维、三维及影视编辑软件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熟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制作流程与方法,懂得一定的新媒体相关技术,具备扎实的数字媒体动画创作的专业制作实践能力,面向动画、新媒体、网络广告、虚拟现实及创意产品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型、创意型、表现型与综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素描、色彩、设计思维训练、速写、摄影与摄像基础、动画概论、视听语言、数字角色设计与雕塑、非线性编辑、三维数字软件、图形界面设计、数字场景设计、数字动画设计、定格动画、分镜头设计、原画设计、数字媒体特效、虚拟现实技术基础、DV短片创作、电影解读、后期编辑与合成、微电影创作等。

实践类课程:军训、写生、课题研究设计、专业创作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自主创新

专业定位: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和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传授动画、数字媒体及微电影专业知识和制作能力为主,注重艺术修养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培养面向动画、新媒体、影视、旅游等文化产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以专业方向研究室教学模式为依托,注重因材施教,打造专业设计团队;以反映地方文化的动画作品、微电影、化工装备与过程虚拟演示为核心的专业制作能力输出口径,强化技术实践能力,注重艺术追求的专业学科。

上一条:2016届毕业生名单 下一条:2017届优秀毕业生风采

联系我们

电话:024-56866076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一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楼

Copyright © 201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学院

TOP